百度百科
刺楸
刺楸〔拉丁學(xué)名:Kalopanax septemlobus (Thunb.) Koidz.〕,別名:鼓釘刺(浙江土名),刺楓樹(shù)(江西土名),刺桐(湖南土名),雲楸(河北土名),茨楸、棘楸(吉林土名),辣楓樹(shù)(廣東土名)。刺楸傘形目,五加科植物,落葉喬木,高可達30米。小枝具粗刺。葉在長(cháng)枝上互生,短枝上簇生;堅紙質(zhì);葉片近圓形,裂片三角狀圓卵形至長(cháng)橢圓狀卵形,上面綠色;傘形花序合成頂生的圓錐花叢,花絲細長(cháng),果實(shí)近於圓球形,扁平?;ü?~10月。該物種爲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爲小鼠腹腔注射皮的氯仿和甲醇提取物1000mg/kg,出現活動(dòng)減少、眼瞼下垂、四肢無(wú)力、翻正反射消失、呼吸抑制、死亡。從心材中分離出一種皁甙,殺白蟻作用強。刺楸樹(shù)幹灰色,長(cháng)縱裂,布有粗大硬棘刺。刺楸木材質(zhì)硬,木理通直,供建材,傢俱和鐵路枕木用。分佈於中國東北、華北、華中、華南和西南;朝鮮,蘇聯(lián)西伯利亞地區,日本也有。生於山地疏林中。種子含油量約38%,供製肥皂等用;樹(shù)皮及葉含鞣質(zhì);根皮及枝入藥,有清熱祛痰、收斂鎮痛之效。 ? 漢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