峒 基本解釋
● 峒
- 〔崆峒〕①山勢幽深。常作「崆峒」?!都?middot;送韻》:「崆,崆峒,山深皃?!?②指洞中水流發(fā)出的響聲?!缎煜伎瓦[記·粵西遊日記二》:「山下有水穴東北向,瀦水甚滿(mǎn),而內聲崆峒?!?③崆峒山名。指位於甘肅、河南、江西、四川等多地的山名,又作「空同」「空桐」?!渡胶=?jīng)·海內東經(jīng)》:「溫水出崆峒山,在臨汾南?!?④崆峒島名。指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東北的島嶼。
● 峒
- 山洞?!都?middot;送韻》:「峒,山穴。通作洞?!?/li>
- 山峰參差?!都?middot;送韻》:「峒,山嵾嵳不齊?!?/li>
- 山嶺?!队衿?middot;山部》:「峒,山?!?/li>
- 少數民族聚居地。舊時(shí)對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(如苗族、侗族、壯族)聚居地的泛稱(chēng)?!端问?middot;高宗紀》:「詔江西、閩、廣、荊、湖諸路團教峒丁、槍杖手?!?/li>
- 宋代以後對西南地區某些州縣以下的行政單位稱(chēng)呼?!端问?middot;蠻夷傳三·撫水州》:「平州初隸融州,亦羈縻州峒也?!?/li>
- 解放前海南島黎族以固定地區為基礎的政治組織,黎語(yǔ)稱(chēng)「貢」。
英語(yǔ)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
法語(yǔ) grotte,caverne
【漢典】
峒 詳細解釋
峒 國語(yǔ)辭典
-
參見(jiàn)「崆峒山 」條。
名
-
早期海南島黎族政治組織的名稱(chēng)。各峒以山嶺、河流為界,有固定的地域。如:「峒長(cháng)」。
-
地名用字:? ? 苗、傜、僮、侗等民族的聚居區域。分布在廣西、貴州等部分山區。如「苗峒」、「黃峒」。? ? 山洞。如:「峒中」、「吉峒坪」。
【漢典】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徒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徒東切,音同。崆峒,山名。本作空桐?!緺栄?middot;釋地】北戴斗極爲空桐?!驹]】戴猶値也。一作空同?!厩f子·司馬彪註】空同,當北斗下山也?!厩皾h·武帝紀】踰隴登空同,今作崆峒?!咎茣?shū)·地理志】崆峒在岷州溢洛縣?!臼酚浽]】在隴右?!居褐蒌洝吭谠莞咂娇h,卽筓頭山,涇水發(fā)源,今平?jīng)龈?,卽崆峒山。有廣成子宮。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【正韻】徒弄切,音洞。山一穴也。一曰嵾嵳不齊也。
又【五音集韻】在孔切,音董。山穴。通作洞。
又葉徒黃切,音唐?!镜啦馗琛烤G蓋協(xié)晨霞,靑軿擲空峒。右揖東林帝,上朝太虛皇。
【漢典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