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 基本解釋
亳 詳細解釋
亳 國語(yǔ)辭典
-
地名。商湯建都於此。約在今河南省商邱縣。
-
國名。故城在今安徽省亳縣。《廣韻·入聲·鐸韻》:「亳,國名,春秋時(shí)陳地。漢為沛之譙縣,魏為譙郡,晉為南兗州,齊為亳州?!?/span>
【唐韻】旁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白各切,音泊。商湯所都。契封商,湯始居亳?;矢χk曰:梁國有三亳。南亳在穀熟。卽湯都。北亳在蒙,卽景亳。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,卽盤(pán)庚所徙?!就ㄑ拧克沃莘Y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??汲墙裼匈裨?,有大蒙,小蒙。章本淸云:湯遷南亳,卽歸德府。亳一作薄?!拒髯?middot;議兵篇】古者湯以薄?!驹]】與亳同?!厩皾h·地理志】山陽(yáng)郡有薄縣?!驹]】湯居亳?!菊f(shuō)文】亳,京兆杜陵亭名。則又一亳也。
又【書(shū)·立政】三亳阪尹?!緜鳌颗c皇甫說(shuō)同??装矅疲嘿袢藲w文王者三所,爲之立監,故爲三亳。
又【廣韻】亳,國名。春秋地,漢爲沛之譙縣,晉爲南兗州,後周爲亳州。
京兆杜陵亭也。從高省,乇聲。?各切文四 重一
(亳)京兆杜陵亭也。六國表:湯起于亳。徐廣曰:京兆杜縣有亳亭。錢(qián)氏大昕史記攷異曰:殷本紀:湯始居亳?;矢χk曰:梁國榖熟爲南亳,湯所都也。立政三亳,皆非京兆之亳亭。秦本紀:寧公二年遣兵伐蕩社,三年與亳戰,亳王奔戎,遂滅蕩社。徐廣云:蕩,一作湯,社,一作杜?;矢χk以爲亳號湯,西夷之國。又云:周桓王時(shí)自有亳王號湯,非殷也。封禪書(shū)于杜亳有三杜主之祠,葢京兆之亳,乃戎王號湯者之邑。徐廣以爲殷湯所起,其不然乎。然此篇稱(chēng)作事者必於東南,收功實(shí)者常於西北,乃述禹興西羌,周始豐鎬,而及湯之起亳,則史公固以關(guān)中之亳系之湯矣。按許不言三亳,而獨言杜陵亳亭者,正爲其字從高,則以此亭當之也。然十里一亭者秦制,亳亭之名秦漢乃有之,亳之字固不起於亭也。以解字爲書(shū),不得不有涉於皮傅者。從高省,乇聲。旁各切。五部。古亦借薄爲之,如禮記薄社北牖。
亳 字源字形
| 甲骨文 | 金文 | 楚系簡(jiǎn)帛 | 秦系簡(jiǎn)牘 | 說(shuō)文 | 楷書(shū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