擿 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動(dòng)
(1) 挑出;剔除 [pick]
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,彈射飛鳥(niǎo)?!?span id="acr8uzei8" class="smcs">《漢書(shū)》
(2) 揭露 [expose]
慕張生之擿伏?!?梁元帝《玄覽賦》
(3) 又如:擿伏(揭露隱秘的壞事);擿奸發(fā)伏(揭露檢舉隱秘的奸人和壞事);擿發(fā)(揭發(fā))
(4) 挑剔 [nitpick]。
(5) 如:擿抉(挑剔);擿辨(剔抉辨別)
其它字義
動(dòng)
(1) 搔;撓 [scratch]
斫撻無(wú)傷痛,指擿無(wú)痟癢?!?span id="acr8uzei8" class="smcs">《列子·黃帝》
(2) 投擲。后作“擲” [throw]
擿玉毀珠,小盜不起?!?span id="acr8uzei8" class="smcs">《莊子·月去篋》
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?!?span id="acr8uzei8" class="smcs">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
(3) 又如:擿匕(以匕首相投擲);擿棄(丟棄)
擿 國語(yǔ)辭典
搔。《說(shuō)文解字·手部》:「擿,搔也?!?/span>《列子·黃帝》:「斫撻無(wú)傷痛,指擿無(wú)痟癢?!?/span>
投。《史記·卷八六·刺客傳·荊軻傳》:「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,不中,中桐柱?!?/span>通「擲」。
髮簪。即搔頭。《續漢書(shū)志·第三○·輿服志下》:「簪以玳瑁為擿?!?/span>
挑取、挑出。如:「擿出」。《漢書(shū)·卷八·宣帝紀》:「其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,彈射飛鳥(niǎo)?!?/span>
揭發(fā)、揭露。如:「發(fā)姦擿伏」。《新唐書(shū)·卷二○六·外戚傳·楊國忠傳》:「國忠已得志,則窮擿林甫姦事,碎其家?!?/span>
擿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t?i?; t????; t??i? 唐代讀音 *djhi?k日語(yǔ)讀音 KAKU
客家話(huà) [梅縣腔] chit7 tit7 [臺灣四縣腔] tsiit7 zak7 [客英字典] chit7 tit7 [海陸腔] chit7 zak7 [陸豐腔] dit7粵語(yǔ) tik1 zek3
近代音 中古音 澄母 昔韻 入聲 擲小韻 直炙切 三等 開(kāi)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定母 錫部 ;透母 錫部 ;王力系統:定母 錫部 ;透母 錫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