澤 基本解釋
● 澤
- 水積聚的地方?!稌?shū)•禹貢》:“九川滌源,九澤既陂。”
- 光澤,金屬或其他物體發(fā)出的光亮?!吨芏Y•考工記•弓人》:“瘠牛之角無(wú)澤。”
- 雨露;土壤中的水分?!稘h書(shū)•揚雄傳上》:“雲靈靈而來(lái)迎兮,澤滲灘而下降。”
- 濕潤;滋潤?!肚f子•逍遙遊》:“時(shí)雨降矣,而猶浸灌,其於澤也,不亦勞乎!”
- 津液,唾液或汗水?!端貑?wèn)•疏五過(guò)論》:“嘗富大傷,斬筋絶脈,身體復行,令澤不息。”
- 潤頭髮和皮膚的油脂。北周庾信《鏡賦》:“脂和甲煎,澤漬香蘭。”
- 恩惠,恩澤?!稌?shū)•多士》:“殷王亦罔敢失帝,罔不配天其澤。”
- 遺風(fēng),影響?!睹献?bull;離婁下》:“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。”
- 指澤蘭?!秲x禮•既夕禮》:“茵著(zhù)用茶,實(shí)綏澤焉。”
- 內衣。後作“釋”?!对?shī)•秦風(fēng)•無(wú)衣》:“豈曰無(wú)衣,與子同澤。”
- 搓?!抖Y記•曲禮上》:“共食不飽,共飯不澤手。”
- 泛指洗滌。唐元稹《和樂(lè )天贈樊著(zhù)作》:“解懸不澤手,拯溺無(wú)折旋。”
- 古代習射選士之宮?!吨芏Y•夏官•司弓矢》:“澤,共射椹質(zhì)之弓矢。”
- 通“擇”。選擇?!赌?bull;迎敵祠》:“澤急而奏之。”
- 東周地名。即“翟泉”,一名“狄泉”。在河南省洛陽(yáng)市故洛陽(yáng)城中?!蹲髠?bull;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晉師在平陰,王師在澤邑。”
- 古州名。 1.隋置,隋煬帝改為長(cháng)平郡,唐貞觀(guān)初複置澤州。轄境相當於今山西省的高平市、陵川縣、沁水縣、陽(yáng)城縣、晉城市等地。隋治所在今晉城市東北,唐移至晉城。 2.遼置,治所在今河北省平泉縣南。
- 姓?!锻ㄖ?bull;氏族略五》:“澤氏,見(jiàn)《姓苑》。”
● 澤
- 通“釋”。松解,散開(kāi)?!对?shī)•周頌•載芟》:“載芟載柞,其耕澤澤。”
- 通“舍”?!豆茏?bull;戒》:“內不考孝弟,外不正忠信,澤其四經(jīng)而誦學(xué)者,是亡其身者也。”
● 澤
● 澤
- 〔格澤〕星名?!妒酚?bull;天官書(shū)》:“格澤星者,如炎火之狀。”
- 通“蘀”。草木脫下的皮或葉?!豆茏?bull;地員》:“芬然若澤若屯土。”
英語(yǔ) marsh, swamp; grace, brilliance; damp, moist; fertile
德語(yǔ) feucht, Glanz, Feuchtgebiet, Wohlwollen ,Ze (Eig, Fam)
法語(yǔ) marais,étang
澤 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澤
名
(1) (形聲。從水。睪( yì)聲。本義::光澤,潤澤)
(2) 同本義 [lustre]
澤,光潤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
共飯不澤手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澤劍首。——《禮記·少儀》
實(shí)諸澤器。——《考工記·慌氏》
順?lè )嵌鴿伞?mdash;—《荀子·禮論》
芳與澤其雜糅兮。——《離騷》
熱多則淖澤。——《素問(wèn)·經(jīng)絡(luò )論》
色沃不澤。——《素問(wèn)·玉機真藏論》
色澤瑩潤。——宋· 陸游《過(guò)小孤山大孤山》
根色鮮澤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》
仁義不足澤其性,禮樂(lè )不足錮其情。——王安石《太古》
又如:澤雨(潤澤萬(wàn)物之雨);澤器(潤澤光滑的器皿);色澤(顏色和光澤)
(3) 水深的湖澤或水草叢雜的湖澤 [marsh]
下而有水曰澤,言潤澤也。——《釋名》
水草交厝名之爲澤。言其潤澤萬(wàn)物以阜民用也。——《風(fēng)俗通》
澤水之鐘也。——《國語(yǔ)·周語(yǔ)》
川壅爲澤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澤居苦水者,買(mǎi)庸而決竇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山澤不避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
行吟澤畔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在某澤中。——《漢書(shū)·李廣蘇建傳》
又如:澤陂(池沼);澤皋(沼澤);澤淖(泥潭);澤農(指在水澤地區耕作的農夫);澤鹵(地低窪而多鹽鹼);澤藪(大澤);川澤
(4) 恩澤,恩惠 [beneficence;favor]
澤及萬(wàn)世而不爲仁。——《莊子·大宗師》
故西門(mén)豹爲 鄴令,名聞天下,澤流後世。——《史記·西門(mén)豹傳》
又如:澤民(施恩惠於民);澤物(施恩於人,做好事);澤枯,澤骨(恩澤施及死去的人。形容恩情深厚);澤霈(恩惠普施);澤潤(恩澤普施)
(5) 仁慈的行動(dòng) [benefit]
殷王亦罔敢失帝,罔不配天其澤。——《書(shū)·多士》
(6) 雨和露 [rain and dew]
兩澤下注。——明· 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又如:澤下尺,升上尺(天上的雨下落一尺,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長(cháng)一尺。比喻君王賜給臣民恩澤,臣民就擁戴君王)
(7) 土壤中的水分 [moisture]
凡耕之本,在於趣時(shí),和土,務(wù)糞澤,早鋤早獲。——《齊民要術(shù)》
(8) 津液、唾液或汗水 [body fluid,saliva or sweat]
幾扇門(mén)窗上就留著(zhù)他的手澤了。——葉聖陶《小銅匠》
(9) 潤頭髮或皮膚的油脂 [oil]
你讓我來(lái)分你一些香澤吧!——郭沫若《王昭君》
又如:芳澤;香澤
(10) 汗衣;內衣 [undershirt; underclothes]
豈曰無(wú)衣,與子同澤。——《詩(shī)·秦風(fēng)·無(wú)衣》
(11) 祿位;遺風(fēng) [custom left by a preceding generation]
君子之澤,五世而斬。——《孟子》
又如:手澤
常用詞組
基本詞義
◎ 澤 duó
——“凌澤”( língduó):冰錐
澤 國語(yǔ)辭典
-
水流匯聚的地方。如:「沼澤」、「深山大澤」。《書(shū)經(jīng)·禹貢》:「九州刊旅,九川滌源,九澤既陂,四海會(huì )同?!?/span>北周·庾信〈傷心賦〉:「至如三虎二龍,三珠兩鳳,並有山澤之靈,各入熊羆三夢(mèng)?!?/span>
-
使髮膚光潤的油脂。《韓非子·顯學(xué)》:「故善毛嗇、西施之美,無(wú)益吾面,用脂澤粉黛,則倍其初?!?/span>
-
恩惠。如:「恩澤」、「德澤」。《書(shū)經(jīng)·多士》:「殷王亦罔敢失帝,罔不配天其澤?!?/span>《莊子·大宗師》:「澤及萬(wàn)世而不為仁?!?/span>
-
遺留下來(lái)的痕跡。宋·陸游〈曝舊畫(huà)〉詩(shī):「百年手澤存無(wú)幾,蟲(chóng)蠹塵侵祇涕橫?!?/span>
-
內衣。即汗衫。《詩(shī)經(jīng)·秦風(fēng)·無(wú)衣》:「豈曰無(wú)衣?與子同澤?!?/span>通「襗」。
-
含鹽質(zhì)而不能耕種的土地。參見(jiàn)「澤鹵 」條。
-
姓。如明代有澤義。
-
滋潤。唐·皮日休〈霍山賦〉:「若雨用淫,岳能霽之;若歲用旱,岳能澤之?!?/span>
-
摩擦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共食不飽,共飯不澤手?!?/span>漢·鄭玄·注:「為汗手不絜也。澤謂捼莎也?!?/span>
-
光滑、光潤。如:「滑澤」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車(chē)甚澤,人必瘁?!?/span>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丈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【正韻】直格切,音宅?!局苷Z(yǔ)】澤,水之鐘也?!撅L(fēng)俗通·山澤篇】水草交厝,名之爲澤。澤者,言其潤澤萬(wàn)物,以阜民用也。
又光潤也?!径Y·少儀】澤劒首。
又雨澤?!疽?middot;夬卦】澤上于天。
又德澤?!緯?shū)·畢命】澤潤生民。
又洗濯曰澤?!径Y·曲禮】共飯不澤手?!臼琛恳允忠藵崪Q,不得臨食始捼莎也。
又褻衣曰澤?!驹?shī)·秦風(fēng)】與子同澤?!竟{】袴也。
又香澤?!玖?span style="display:inline-block;position:relative;width:18.0px;height:21.6px;vertical-align:middle;">文帝樂(lè )府】八月香油好煎澤。
又澤宮?!径Y·射儀】必先習射于澤。澤者,所以擇士也。
又州名?!卷崟?huì )】秦上黨郡,隋爲澤州。
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施隻切,音適。與釋同?!驹?shī)·周頌】其耕澤澤?!臼琛酷屷屓煌两越馍⒁?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【正韻】達各切,音鐸。格澤,星名,音鶴鐸?!臼酚?middot;天官書(shū)】格澤,星如炎火之狀。
又【集韻】夷益切,音繹。與醳同?!径Y·郊特牲】舊澤之酒?!驹]】澤,讀爲醳。
澤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ts???; ???? 唐代讀音 *djh?k日語(yǔ)讀音 SAWA韓語(yǔ)羅馬 THAYK SEK現代韓語(yǔ) ?越南語(yǔ) r?ch
客家話(huà) [陸豐腔] cet7 [梅縣腔] cet8 [寶安腔] cak8 [客語(yǔ)拼音字匯] cag6 ced6 dag6 [海陸腔] cet8 [客英字典] cet8 [臺灣四縣腔] cet8粵語(yǔ) zaak6
近代音 照母 皆來(lái)韻 入聲作平聲 宅小空;中古音 澄母 陌韻 入聲 宅小韻 場(chǎng)伯切 二等 開(kāi)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定母 鐸部 ;王力系統:定母 鐸部 ;
澤 字源字形
| 楚系簡(jiǎn)帛 | 說(shuō)文 | 楷書(shū) | 楷書(shū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