牽 國語(yǔ)辭典
-
拉、挽引。如:「牽手」、「順手牽羊」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有牽牛過(guò)堂下者?!?/span>唐·杜甫〈兵車(chē)行〉:「牽衣頓足闌道哭,哭聲直上于雲霄?!?/span>
-
拘束、受制。如:「牽制」、「拘牽」。《呂氏春秋·離俗覽·離俗》:「不牽於勢?!?/span>《文選·鄒陽(yáng)·獄中上書(shū)自明》:「此二國豈拘於俗,牽於世,繫奇偏之辭哉?」
-
連帶、涉及。如:「牽涉」、「牽連」。唐·元稹《鶯鶯傳》:「長(cháng)安行樂(lè )之地,觸緒牽情?!?/span>唐·韋嗣立〈省刑罰疏〉:「楊豫之後,刑獄漸興,用法之伍,務(wù)於窮竟,連坐相牽,數年不絕?!?/span>
-
姓。如三國時(shí)魏國有牽招。
〔古文〕摼【唐韻】苦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輕煙切,音岍?!菊f(shuō)文】引前也。從牛,象引牛之縻也?!疽?middot;夬卦】牽羊悔亡?!緯?shū)·酒誥】肇牽車(chē)牛?!径Y·曲禮】效馬效羊者,右牽之。效犬者,左牽之。
又【周禮·天官·小宰】掌其牢禮,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?!驹]】飱,夕食也。牽,牲牢可牽而行者?!咀髠?middot;僖三十三年】惟是脯資餼牽竭矣?!驹]】牽,謂牛羊豕。
又【玉篇】挽也?!咀髠?middot;襄十年】牽帥老夫,以至於此。
又【玉篇】連也?!疽?middot;小畜】九二牽復吉?!臼琛繝恐^牽連。
又【玉篇】速也?!径Y·學(xué)記】君子之敎喩也,道而勿牽?!臼琛繝恐^牽逼人。茍不曉知,亦不偪急,牽令速曉也。
又【管子·法法篇】令出而不行,謂之牽。
又拘也?!臼酚?middot;六國表】學(xué)者牽於所聞。
又牽牛,星名?!径Y·月令】旦牽牛中。
又地名?!敬呵?middot;定十四年】公會(huì )齊侯衞侯于牽?!驹]】魏郡黎陽(yáng)縣東北有牽城。
又人名?!咀髠?middot;成十七年】鮑牽見(jiàn)之。
又姓?!踞釢h·皇甫規傳】實(shí)賴(lài)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。
又【廣韻】苦甸切【集韻】輕甸切,音俔?!緩V韻】牽挽也。
又【增韻】挽舟索,一名百丈牽。
又葉詳均切?!炯本驼隆勘I賊繫囚搒笞臀朋,黨謀敗相引牽,欺誣詰狀還反眞?!卷崟?huì )】亦作掔。
牽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t??i?n? 唐代讀音 *ken kèn日語(yǔ)讀音 HIKU韓語(yǔ)羅馬 KYEN現代韓語(yǔ) ?
客家話(huà) [客語(yǔ)拼音字匯] kian1 [臺灣四縣腔] kien1 [客英字典] ken1 kien1 [寶安腔] ken1 [東莞腔] ken1 [陸豐腔] kian1 [梅縣腔] kian1 kian5 [沙頭角腔] kien1 [海陸腔] kien1粵語(yǔ) hin1
近代音 溪母 先天韻 平聲陰 牽小空;溪母 先天韻 去聲 譴小空;中古音 溪母 先韻 平聲 牽小韻 苦堅切 四等 開(kāi)口;溪母 霰韻 去聲 俔小韻 苦甸切 四等 開(kāi)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溪母 先部 ;王力系統:溪母 真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