褚 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名
(1) 姓
基本詞義
◎ 褚 zhě
名
(1) 古代稱(chēng)兵卒 [soldier]
褚,卒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。徐灝曰:“卒謂之褚者,因其著(zhù)赭衣而名之也。”
又如:褚伍(褚五。泛指軍隊;行伍)
(2) 另見(jiàn) chǔ;zhǔ
基本詞義
動(dòng)
(1) 把絲棉裝入衣服 [be lined with silk waddings]
褚,一曰裝衣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
置荀罃褚中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三年》
以錦裝衣曰褚。——《漢書(shū)·南粵王傳》注
褚,裝衣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(2) 儲藏。通“貯” [store]
取我衣冠而褚之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
詞性變化
名
(1) 絲綿衣服 [silk wadding clothes]
上褚五十衣,中褚三十衣,下褚二十衣遺王。——《漢書(shū)·南越王趙佗傳》
又如:褚衣(綿衣)
(2) 囊,袋 [bag]
有商人置諸褚中,展轉入東林。——《南史》
又如:褚橐(褚囊。盛書(shū)的袋子)
(3) 古代棺飾名 [coffin’s ornaments]。
如:褚堂(停尸場(chǎng);靈堂);褚幕(古代棺飾名,覆蓋在棺材上面的布幕)
(4) 另見(jiàn) chǔ;zhě
褚 國語(yǔ)辭典
-
以絲綿鋪衣。《玉篇·衣部》:「褚,裝衣也?!?/span>漢·史游〈急就篇〉:「襜褕袷複褶褲褌?!?/span>唐·顏師古·注:「褚之以綿曰複?!?/span>
-
貯藏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「取我衣冠而褚之?!?/span>
-
口袋。《莊子·至樂(lè )》:「褚小者不可以懷大,綆短者不可汲深?!?/span>《南史·卷七六·隱逸傳下·張孝秀傳》:「有商人置諸褚中,展轉入東林?!?/span>
-
姓。如漢代有褚大。
【唐韻】張呂切【集韻】展呂切,音貯。裝衣也?!绢?lèi)篇】囊也?!厩皾h·南粵王趙佗傳】上褚五十衣,中褚三十衣,下褚二十衣,遺王?!編煿旁弧恳跃d裝衣曰褚。
又蓄也?!咀髠?middot;襄三十年】取我衣冠而褚之。
又覆棺之物?!径Y·檀弓】褚幕丹質(zhì)?!驹]】以丹幕爲褚。
又【廣韻】丑呂切,音楮?!炯崱恐埔乱?。
又姓?!緷摲蛘摗狂規熓?,皆鄭姬姓也?!就ㄖ?middot;氏族略】褚氏卽褚師氏,漢梁相褚大,元成間有褚先生少孫,以儒學(xué)稱(chēng)。
又【集韻】止野切,音者。衣赤也?!緭P子·方言】卒謂之褚。
褚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t?u???; t??u??? 日語(yǔ)讀音 WATAIRE韓語(yǔ)羅馬 CE現代韓語(yǔ) ?
客家話(huà) [海陸腔] du5 zha3 [客英字典] du3 [臺灣四縣腔] du5 za3 [寶安腔] du3 tu3 | za3 [梅縣腔] chu3 [客語(yǔ)拼音字匯] cu2 du3粵語(yǔ) cyu2
近代音 穿母 魚(yú)模韻 上聲 杵小空;中古音 端母 語(yǔ)韻 上聲 貯小韻 丁呂切 三等 合口;徹母 語(yǔ)韻 上聲 楮小韻 丑呂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端母 模部 ;透母 模部 ;王力系統:端母 魚(yú)部 ;透母 魚(yú)部 ;
褚 字源字形
| 金文 | 說(shuō)文 | 隸書(shū) | 楷書(shū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