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冀
- 希望;企圖?!蹲髠?middot;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鄭有備矣,不可冀也?!?/li>
- 記載。通「記」?!妒酚?middot;商君列傳》:「作為築冀闕宮庭於咸陽(yáng)?!?/li>
- 恭敬。通「翼」?!盾髯?middot;修身》:「行而供冀,非漬淖也?!?/li>
- 古九州之一。指冀州,古稱(chēng)北方州,堯都所在地?!稌?shū)·五子之歌》:「惟彼陶唐,有此冀方。?!?/li>
- 古國名。春秋時(shí)國名,位於今山西省河津市東北?!蹲髠?middot;僖公二年》:「冀為不道,入自顛軨,伐鄍三門(mén)。冀之既病,則亦唯君故?!?/li>
- 古縣名。秦置,位於今甘肅省甘谷縣;另有今河北省冀州市?!稘h書(shū)·地理志下》:「天水郡……冀?!?/li>
- 河北省簡(jiǎn)稱(chēng)。
- 姓?!稄V韻·至韻》:「冀,姓?!?/li>
英語(yǔ) hope for; wish; Hebei province
德語(yǔ) hoffen (V)?,Abkürzung für Hebei [河北省] (Eig, Geo)?,Ji (Eig, Fam)?,Pr?fektur Ji (Eig, Gesch)
法語(yǔ) espérer
冀 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冀 Jì
名
(1) (形聲。從北,異( yì)聲。本義:冀州。古九州之一)
(2) 同本義 [Ji prefecture]
冀,北方州也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
兩河間曰冀州。——《爾雅·釋地》
河內曰冀州。——《周禮·職方氏》。朱駿聲曰:「地亙今盛京 直隸山西、 河南各府州, 淮南地形,正中 冀州,曰中土?!?/p>
惟彼陶唐,有此 冀方。——《書(shū)·五子之歌》。 孔傳:「 陶唐帝 堯氏,都 冀州,統天下四方?!?/p>
(3) 古代國名[Ji state]。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北
(4) 河北省的簡(jiǎn)稱(chēng) [Hopei province]
詞性變化
動(dòng)
(1) 假借爲「覬」。希望,期望 [hope]
吾冀而朝夕修我。——《國語(yǔ)·魯語(yǔ)》
冀至珠庭焉。——《史記·孝武紀》
釋其耒而守株,冀復得兔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冀三橫唯餘其一。——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自新》
冀君實(shí)或見(jiàn)恕。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(shū)》
冀緩急或可救。——清· 梁?jiǎn)櫝?/span>《譚嗣同傳》
又如:冀其成功;希冀;冀圖、冀願(希圖;希望;企望)
常用詞組
冀 國語(yǔ)辭典
-
希望。如:「希冀」、「冀望」。《楚辭·屈原·離騷》:「冀枝葉之峻茂兮,願俟時(shí)乎吾將刈?!?/span>《漢書(shū)·卷六八·霍光傳》:「冀其自新?!?/span>
-
國名。周代時(shí)所建,後滅於晉。
-
河北省的簡(jiǎn)稱(chēng)。
冀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t?i?? 唐代讀音 gyì日語(yǔ)讀音 KOINEGAU KOINEGAWA韓語(yǔ)羅馬 KI現代韓語(yǔ) ?
客家話(huà) [陸豐腔] gi5 [客英字典] gi3 [海陸腔] gi1 gi3 [梅縣腔] gi3 [臺灣四縣腔] gi1 gi3 [客語(yǔ)拼音字匯] ki1 [寶安腔] gi3 ki3 [東莞腔] gi5粵語(yǔ) kei3潮州話(huà) gi6 (k?)
近代音 見(jiàn)母 齊微韻 去聲 計小空;中古音 見(jiàn)母 至韻 去聲 冀小韻 幾利切 三等 開(kāi)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見(jiàn)母 灰部 ;王力系統:見(jiàn)母 脂部 ;
冀 字源字形
| 金文 | 說(shuō)文 | 隸書(shū) | 楷書(shū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