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 基本解釋
● 濮
- 古水名。①濮渠水,位於春秋衛地,發(fā)源於今河南省封丘縣西或原陽(yáng)縣北,東流經(jīng)延津、長(cháng)垣,至山東省東明縣或鄄城縣,注入瓠子河或巨野澤,因水道變遷今已湮沒(méi)?!蹲髠?middot;哀公二十七年》:「齊師及濮,雨,不涉?!?②古沙水下游,即今安徽省芡河上游,位於陳地?!洞呵?middot;隱公四年》:「衛人殺州吁于濮?!?/li>
- 古地名。指春秋時(shí)期陳國地名?!洞呵?middot;隱公四年》:「九月,衛人殺州吁于濮?!?/li>
- 古州名。隋代設置的行政區劃,治所在今山東鄄城?!蹲x史方輿紀要·山東五·濮州》:「隋初郡廢,尋置濮州?!?/li>
- 古代少數民族。商周時(shí)期活躍於江漢以南的族群?!稌?shū)·牧誓》:「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盧、彭、濮人?!?/li>
- 姓。以地為氏的姓氏?!锻ㄖ?middot;氏族略三》:「濮氏,衛大夫食采於濮,因而氏焉?!?/li>
英語(yǔ)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
德語(yǔ) Pu (Eig, Fam)
法語(yǔ) (nom d'une rivière)?
濮 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濮 Pú
名
(1) 古水名 [Pu River]
濮,濮水出東郡 濮陽(yáng),南入 鉅野。——《說(shuō)文》
桑間濮上之音。——《禮記·樂(lè )記》
釣於濮水。——《莊子·秋水》
(2) 古州名 [Pu prefecture]。隋開(kāi)皇十六年(公年596年)改濮陽(yáng)郡置,治所在今山東省鄄城北。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鄄城、範縣及河南省濮陽(yáng)縣南部地區
濮 國語(yǔ)辭典
-
河川名:? ?約在今河南省滑縣與正津縣境。即春秋時(shí)所謂桑間濮上之濮。? ?約在今山東省濮縣南。此二水於今皆已湮沒(méi)。
-
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。故居約在今湖南省境內。如春秋時(shí)有百濮。
-
縣名。位在山東省之西境。黃河斜貫境內,縣跨黃河兩岸,物產(chǎn)以棉花為大宗。今已廢此縣。
水。出東郡濮陽(yáng),南入鉅野。從水僕聲。博木切
(濮)濮水。出東郡濮陽(yáng),南入鉅野。東郡濮陽(yáng),二志同。前志濮陽(yáng)下曰:衞成公自楚丘徙此,故帝丘,顓頊虛。杜預曰:帝丘,昆吾氏因之,故曰昆吾之虛。今直大名府開(kāi)州西南濮陽(yáng)故城是也。鉅野,二志屬山陽(yáng)郡。前志鉅下曰:大澤在北,兗州藪。卽西狩獲麟之所,爾雅十藪之一。今山東曹州府鉅野縣,漢舊縣也。自隨以後,濟流枯竭,大野漸微,元末爲河所決,河徙後遂涸爲平陸。濮水者,殷紂時(shí)師延作靡靡之樂(lè ),已而自沈之水也。前志陳畱郡封丘下曰:濮渠水首受泲,東北至都關(guān)入羊里水。水經(jīng)注濟水篇言濮渠故瀆,自濟東北流爲高梁陂。又東逕匡城北。又東北逕酸棗縣故城南。又東逕蒲城北。又東逕韋城南。又東逕長(cháng)垣縣故城北。又東分爲二瀆,北濮出焉。濮渠又東逕須城北。又東逕濮陽(yáng)故城南。又東逕離狐縣故城南。又東逕葭密縣故城北。又東北逕鹿城南。又東與句瀆合,與濟同入鉅野。按酈所云,卽許所說(shuō)文故道也。今濮河自河南封邱縣流徑長(cháng)垣縣北,東明縣南。又東經(jīng)開(kāi)州東南,合洪河入山東濮州界,俗譌爲普河。方輿紀要曰:今濟絕河遷。濮水源流不可復考矣。從水僕聲。博木切。三部。牧誓、左傳之濮人、百濮,則在江漢之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