矧 基本解釋
矧 詳細解釋
矧 國語(yǔ)辭典
連
況且。晉·陶淵明〈勸農〉詩(shī)六首之四:「相彼賢達,猶勤壟畝;矧伊眾庶,曳裾拱手!」《南史·卷三五·顧覬之傳》:「死且不憚,矧伊刑罰;身且不愛(ài),何況妻子?!?/span>
副
亦。《書(shū)經(jīng)·康誥》:「元惡大憝,矧惟不孝不友?!?/span>
名
齒根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笑不至矧,怒不自詈?!?/span>漢·鄭玄·注:「齒本曰矧,大笑則見(jiàn)?!?/span>通「齗」。
【漢典】
(說(shuō)文解字未收錄「矧」字頭,請參考「矤」字:)
《說(shuō)文解字》
況也,詞也。從矢,引省聲。從矢,取詞之所之如矢也。式忍切
《說(shuō)文解字注》
(矤)況?也。各本況下有也。誤。今刪。況當作兄。古今音殊。乃或假況。許書(shū)當本作兄也。兄長(cháng)之兄引伸爲兄益。詩(shī)常棣傳曰。況、滋也。桑柔傳曰。兄、滋也。召旻傳曰。兄、茲也。兄況不同。以兄爲正。滋茲不同。許皆訓益。兄?者、增益之?。其意益。其言曰矤。是爲意內言外。今俗所云已如是。況又如是也。尙書(shū)多用矤字。俗作矧。從矢。引省聲。式忍切。十二部。從矢、取?之所之如矢也。說(shuō)從矢之意。今言矧、則其?有一往不可止者。
【漢典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