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坵
- 同“丘”。
英語(yǔ) earthenware, earthenware vessel
德語(yǔ) Abwurfstelle (im Baseball)? (S)
法語(yǔ) tertre,monticule,Confucius,fa?ence,vase de terre
【漢典】
坵 國語(yǔ)辭典
名
小土山。明·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·卷四下·黔遊日記二》:「皆安酋叛時(shí),城破鞠為坵莽,至今未復也?!?/span>同「丘 」。
【漢典】
(說(shuō)文解字未收錄“坵”字頭,請參考“丘”字:)
《說(shuō)文解字》
土之高也,非人所爲也。從北從一。一,地也,人居在丘南,故從北。中邦之居,在崐崘東南。一曰四方高,中央下?tīng)懬?。象形。凡丘之屬皆從丘。今隷變作丘。,古文從土。去鳩切
《說(shuō)文解字注》
(丘)土之高也。大司徒注曰:土高曰丘。非人所爲也。釋丘曰:非人爲之丘,謂非人力所爲也。從北從一。會(huì )意。去鳩切。古音在一部,讀如欺。漢時(shí)讀入今之尤韻。故禮記嫌名注曰:宇與禹、丘與區之類(lèi),漢時(shí)區亦去鳩切也。一,地也。釋從一之意。人凥在丠南,故從北。釋從北之意。中邦之凥,在昆侖東南。昆侖下當有丘字,嫌人居不必在丘南,故言倉頡造字之初,取意於此。一曰四方高,中央下?tīng)懬稹?/span>淮南墬形訓注曰:四方而高曰丘。象形。與上會(huì )意別。凡丠之屬皆從丠。
(?)古文從土。從土猶從一。
【漢典】
坵 字源字形
字源演變
重定向至「丘」。
| 甲骨文 | 金文 | 楚系簡(jiǎn)帛 | 說(shuō)文 | 秦系簡(jiǎn)牘 | 楷書(shū) |
字形對比
內地
臺灣
香港
韓國
【漢典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