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蹂
- 搓揉?!短茖?xiě)切韻殘本•尤韻》:「蹂,踐穀?!埂对?shī)•大雅•生民》:「或舂或揄,或簸或蹂?!?/li>
- 踐踏?!稄V雅•釋詁一》:「蹂,履也?!埂队衿?bull;足部》:「蹂,蹂踐,蹋也?!?/li>
- 獸足踐踏地面。也作「禸」、「厹」?!墩h文•禸部》:「禸,獸足蹂地也。蹂,篆文從足,柔聲?!?/li>
- 獸跡。也作「厹」?!都?bull;有韻》:「厹,獸跡?;蜃黪??!褂帽┝ζ蹓?、侵凌。元戴良《李仲賓像贊》:「蹂強翼弱,名四馳也?!?/li>
- 行疾?!稄V雅•釋詁一》:「蹂,疾也?!?/li>
英語(yǔ) trample under foot, tread on
德語(yǔ) zertrampeln, trampeln
法語(yǔ) fouler aux pieds
蹂 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動(dòng)
(1) (形聲。從足,柔聲。本義:踐踏)
(2) 同本義 [trample on]
蹂,履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蹂,蹂踐,蹋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餘騎相蹂踐爭項王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又如:蹂若(蹂踐、蹂蹈、踐踏);蹂蹈(踐踏);蹂踏(猶踩踏);蹂抑(踐踏壓制);蹂促(猶踐踏)
(3) 欺壓、侵凌;侵襲 [make inroads on;aggression;bully]
蹂強翼弱,名四馳也。——戴良《李促賓像贊》
又如:蹂藉(侵害;侵擾);蹂剔(侵害)
(4) 揉擦。通「揉」 [rub]
或簸或蹂。——《詩(shī)·大雅·生民》
常用詞組
蹂 國語(yǔ)辭典
-
踐踏。《史記·卷七·項羽本紀》:「王翳取其頭,餘騎相蹂踐爭項王?!?/span>唐·柳宗元〈招海賈文〉:「上黨易野恬以舒,蹈蹂厚土堅無(wú)虞?!?/span>
獸足蹂地也。象形,九聲?!稜栺狻吩唬?ldquo;狐貍貛貉醜,其足,其跡厹。”凡厹之屬皆從厹。蹂,篆文從足柔聲。人九切
(禸)獸足蹂地也。足著(zhù)地謂之厹。以蹂釋厹,以小篆釋古文也。先古文後小篆者,上部先二之例也。象形。謂厶。九聲。人九切。三部。尒疋曰。小徐作爾雅曰,是也。此葢後人所改耳。狐貍貛貉醜,其足,其跡厹。釋獸文。狐貍貛,今作貍狐貒。郭注:厹,指頭處也。葢渾言之,凡跡皆曰厹。分析言之,則各有名。如爾雅所說(shuō)。凡厹之屬皆從厹。
(蹂)篆文厹,爾雅音義云:古文爲蹂。由不知說(shuō)文之例而改之。從足柔聲。
蹂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?ou?? 日語(yǔ)讀音 FUMU韓語(yǔ)羅馬 YU現代韓語(yǔ) ?
客家話(huà) [海陸腔] riu2 ngiu3 [客英字典] ju2 [臺灣四縣腔] ju2 ngiu3 [寶安腔] ju2 jiu2 [客語(yǔ)拼音字匯] jio2 yiu2粵語(yǔ) jau4
近代音 日母 尤侯韻 平聲陽(yáng) 柔小空;中古音 日母 尤韻 平聲 柔小韻 耳由切 三等 開(kāi)口;日母 宥韻 去聲 輮小韻 人又切 三等 開(kāi)口;日母 有韻 上聲 蹂小韻 人九切 三等 開(kāi)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泥母 蕭部 ;王力系統:日母 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