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摻
- 均見(jiàn)“摻”。
英語(yǔ) a delicate hand; mix, blend, adulterate
德語(yǔ) mischen, mixen ,erfassen, begreifen
法語(yǔ) saisir,mélanger
摻 國語(yǔ)辭典
參見(jiàn)「[[摻摻]]」條。
參見(jiàn)「漁陽(yáng)摻撾 」條。
持、握住。《詩(shī)經(jīng)·鄭風(fēng)·遵大路》:「遵大路兮,摻執子之袪兮?!?/span>唐·李白〈感時(shí)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〉詩(shī):「摻袂何所道,援毫投此辭?!?/span>
混合、雜入。同「攙 」。如:「摻合」、「摻砂」、「摻水」。
【唐韻】所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師咸切,音毿。讀與衫近。女手貌?!驹?shī)·魏風(fēng)】摻摻女手,可以縫裳?!緜鳌繐綋?,猶纖纖也?!臼琛坷w好手。古詩(shī)云:纖纖出素手是也。與攕同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【正韻】思廉切,音纖。義同。
又【唐韻】所減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 )】【正韻】所斬切,毿上聲。義同。
又取也。一曰執也?!驹?shī)·鄭風(fēng)】摻執子之祛兮?!緜鳌繐?,擥也。
又【集韻】素檻切?!緭P子·方言】細也。凡細貌謂之笙,斂物而細謂之揫?;蛟粨?。
又疏簪切,音森。林離摻攦也。
又倉含切,音驂。摻搓,捫也。
又千遙切,悄平聲。持物也。
又【韻會(huì )】【正韻】七紺切,驂去聲。與參同。鼓曲也?!踞釢h·禰衡傳漁陽(yáng)參撾註】王僧孺詩(shī)云:散度廣陵音,參寫(xiě)漁陽(yáng)曲。自音云:參,七紺反?!咎熘杏洝繀鞘缧@砉艠?lè )府中有摻字,多改爲操?!拘戾|曰】非可一例,若漁陽(yáng)摻者,音七鑒反,三撾鼓也。古歌云:邊城晏開(kāi)漁陽(yáng)摻,黃塵蕭蕭白日暗?!咎K軾詩(shī)】幅巾起作鴝鵒舞,壘鼓誰(shuí)摻漁陽(yáng)撾。
又【魏了翁·答張洽書(shū)】魏晉閒避曹操諱,改爲摻?;蛑^詩(shī)鄭風(fēng),摻執子之祛。本作操,傳解擥不誤。箋註音所覽,所斬二切,謬也。此說(shuō)附存以備參考。
摻 音韻方言
國際音標 t???n?; ?i?n?; ts??n??; ??n??? 唐代讀音 shr??m日語(yǔ)讀音 TORU韓語(yǔ)羅馬 SEM現代韓語(yǔ) ?
客家話(huà) [梅縣腔] cam1 [海陸腔] cam1 [客英字典] cam1 [臺灣四縣腔] cam1 [客語(yǔ)拼音字匯] cam1 [寶安腔] cam1粵語(yǔ) caam1 caam4 saam1
近代音 中古音 審生母 咸韻 平聲 攕小韻 所咸切 二等 開(kāi)口;審生母 豏韻 上聲 摻小韻 所斬切 二等 開(kāi)口;上古音 黃侃系統:心母 覃部 ;心母 覃部 ;王力系統:山母 侵部 ;山母 侵部 ;
摻 字源字形
重定向至「參」。
| 金文 | 楚系簡(jiǎn)帛 | 說(shuō)文 | 秦系簡(jiǎn)牘 | 楷書(shū) | 楷書(shū) |
- ?(chan1)
- 摻(chan1)
- 裧(chan1)
- 襜(chan1)
- 攙(chan1)
- 梴(chan1)
- 攙(chan1)
- 辿(chan1)
- ?(chan1)
- 覘(chan1)
- 緂(chan1)
- 覘(chan1)
- 欦(xian1)
- 纖(xian1)
- 姺(xian1)
- 鮮(xian1)
- 嬐(xian1)
- 韱(xian1)
- 珗(xian1)
- 鮮(xian1)
- 躚(xian1)
- 杴(xian1)
- 秈(xian1)
- 蹮(xian1)
- ?(can4)
- 鏒(can4)
- 澯(can4)
- 謲(can4)
- 燦(can4)
- 儏(can4)
- ?(can4)
- 燦(can4)
- ?(can4)
- 摻(can4)
- ?(can4)
- 嘇(can4)
- 覢(shan3)
- ?(shan3)
- ?(shan3)
- ?(shan3)
- 陜(shan3)
- ?(shan3)
- 閃(shan3)
- ?(shan3)
- 陝(shan3)
- ?(shan3)
- ?(shan3)
- ?(shan3)